Come on,给你的灵魂充充电!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晚舟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熊孩子”如今已成了大人们眼里的“小怪物”,他们调皮捣蛋,花样百出,闹得鸡犬不宁。不是有这么句话么?大风刮过,大雨冲过,“熊孩子”来过。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没错,确实有“熊孩子”在“熊大人”的调教下,唯我独尊,满嘴粗话,横冲直撞,达不到目的,就耍赖,打滚儿,甚至动手打人,成为众矢之的。

 

可惜,很多大人也变得越来越没耐心,希望周遭的一切都是完美的,都是符合自己心意的,看到孩子就一脸大写的嫌弃,似乎只要是孩子,几乎都是“熊”的。

“熊”貌似成了孩子们的专利?只怕是成年后的大人们,忘了自己曾经孩提时的天真淘气,忘了自己小时候,在那个宽容的世界里也曾“熊”过。

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有世人可以包容的正常范围和底线。比如去别人家不可以乱翻乱拿;比如在餐桌上,不可以只顾自己夹菜;比如在公共场合,尽量不要打扰到别人……

越过这些底线就称得上“熊”?

然而实际中,还有两点须考量:一,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超过了他们年龄所承载的能力范围?二,是否有大人在侧,却坐视不理,甚至怂恿自己的孩子做损人利己的事?

一次假期,在外国航空公司的商务舱里发生了一件事。下午刚上飞机不久,一旁50多岁的外国胖大叔指责一位中国妈妈不管教孩子。其实只因为妈妈睡着了,孩子叫了几声妈妈,他嫌吵到他了,于是乎就跟空姐投诉,于是乎戴着有色眼镜的空姐便冒失地前来叫醒疲惫的妈妈,要求她好好管教孩子。

不曾想,这位中国妈妈听完了畅快的告状,有礼有节又淡定地用英语连续反问了空姐几个问题。空姐变得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只好说了句“sorry”,尴尬离去。

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不是也有点儿“以大欺小”?“以外欺中”?说他们是“熊大人”也不为过。

一个周末下午,十几个四年级的小孩子期末聚会看电影。因为忍不住笑(小孩子天生笑点低),电影院里一个牛高马大的男人立马暴怒,不断爆粗口,甚至大声训斥其中一位母亲,如果不是那位母亲不停地赔不是,这个所谓的“男人”甚至想对孩子们拳脚相向。这究竟是小孩子“熊”还是大男人“熊”?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小孩子想笑很难控制自己,就像大人想打喷嚏也很难控制一样,那是一种生理反应。对于那位母亲,她也有“嘘嘘“地制止孩子们的笑声,可毕竟这么多孩子,也无法在放映中大声呵斥所有的小孩子,引起更大的动静。真心佩服那位母亲面临一个暴力倾向男人时所表现出的修养。

所以,“熊大人”也一样存在

比如有的大人带着幼小的宝宝一起观影,宝宝怕黑怕陌生的环境大哭起来,可大人依然故我地看,完全无视宝宝和周围观影人的感受。这就不是孩子“熊”,而是大人“熊”了。

再比如,电影院里也有成年人自顾自地嗑瓜子,旁若无人地看手机,不管对别人是否刺眼,却基本没人提醒、指责。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大人毕竟没小孩子好欺负,更有自尊心,也更强势,说不通还可能碰一鼻子灰。但大人比起小孩子来说,是完全有自控能力的啊。

还有些所谓大男人,在公共场合、餐厅甚至医院,全然不顾孩子和孕妇,照样大摇大摆地吸烟,摆出一副“看你们谁敢说我”的鸟样。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请给孩子多些宽容吧

一次看电影《彼得兔》时,周围全是年幼的小孩子,不停地大声吵闹,我也着实心烦,不停地“嘘嘘”以示提醒,一旁的大人们见状终于有所反应,也开始让他们小声点儿。可见没有大人的引导,小孩子并不明白该怎么做。

 

后来在豆瓣上看《彼得兔》的影评时,一则留言亮了:兔子很萌,全程笑点很多,考虑到是合家欢电影,就不必苛责周围欢乐的孩子们了。这是个多么有爱的女孩啊!

 

当孩子们被大人们温柔以待

相信他们长大了也同样会温柔以待这个世界

 

显然

温柔以待不是纵容,不是溺爱,不是没有界限

这个界限就在孩子们的父母心里

就在事事尽量为别人着想中

也会留在孩子们自己的心里

 

孩子“熊”还是大人“熊”?这就像一个哲学问题,有时无法判断对与错。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或者不同的心境下,答案都不会一样。

 

是时候出本《熊孩子及熊大人指南》了!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作者简介:晚舟,早年留学北美,曾先后供职于深圳和香港上市公司,家有俩娃,旅行达人,平素喜好研究教育投资,创业中。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或关注我们的同名各自媒体账号,与我们互动。

《谁说“熊”是孩子的标签?“熊大人”大有人在!》

扫描二维码关注放牛班的秘密花园

聚焦创业创新、青少年成长、创新教育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