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Diana Stepner 译者:Anyi
本文作者戴安娜•斯黛普納(Diana Stepner)是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创新伙伴关系和开发者关系”副总裁。
前Google 高管、Google X项目副总裁、时任奥巴马政府第三任“美国首席技术官”梅根•史密斯(Megan Smith)打算让每个孩子都能编写代码。这是个深谋远虑而又颇有见地的愿景。如果我们要教会学生文字和数字语言,使他们具备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而影响这个世界,那么数学、科学、技术和编程就必须在这种知识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假如我们希望学生能理解他们每日生活中都用到的技术,那么我们就需要从他们很小的年龄开始,就给他们提供那些积木式模块。
图片来源:flickr
具备编程能力让年轻人成为创造者而非消费者。拥有创造力和技术素养的学生,未来将成为权力的掌控者。他们是下一代创业者,甚至说,正如一些十几岁孩子和年轻学生向我们展示过的那样,他们已经是今天的创业者了。
程序员永不落伍
许多国家都开始意识到,硬性规定上编程课也许是成功的关键。2014年,英国成为首个在学校里明确要求给从5岁直到16岁的孩子开设编程课的国家。而在美国,对STEM课程【译者注: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的兴趣起初源自消费者关注,之后便在部分亲自教导孩子的家长和使用参与式在线工具的老师中备受推崇和鼓励。但是,总的来说,STEM课程仍然在进入教育体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图片来源:flickr
将STEM课程引入课堂不只是给学生提供计算机和平板电脑,或给老师提供为期一天的工作室那么简单。它往往要引进某种新的学习模式,专注于体验式学习和基于发现的学习。以史密斯为例,尽管曾在一所资源紧张的内城贫民区学校接受早期教育,她把自己入门STEM归功于实操性项目和体验式学习。正如她告诉《纽约时报》的,其背后的区别是“我们老师主张亲身实践的主动式学习——那儿有固定的科学比赛,这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就得这么做。”
师资培训
“边做边学”这一理念极大地推动了STEM课程的蓬勃发展,课外项目,社区活动,还有在线辅导,纷纷试图来填补空白。要想把这种学习类型扩大到更多学生,老师自己也需要接受STEM课程的指导和培训,以便接下来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
像Code.org这类非营利组织为打算给小学五年级学生开编程课的老师开办免费职业发展研修课。他们还计划将编程引入各地学区,怀着与史密斯一样的使命,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编程教育。2013年,Code.org宣布了它的首个“代码时间”(Hour of Code)活动。该项活动通过教学软件进行、为时一小时的计算机科学入门课程。它向学生详细讲授编程基础知识和编程实践,包括各种创意项目,比如游戏设计、app开发和绘画设计。(2014年的“代码时间”活动于12月8日到14日举行,许多公司几个星期前就已经参与进来。)
图片来源:flickr
位于伦敦的Makerversity把“边做边学”的理念与教师培训结合在一起,发起了自己的学习活动,Makerversity DIY。Makerversity针对教学难点(比如如何将网络摄像头变成显微镜)同时提供培训和课程计划,帮助老师将实用元素纳入到实操性项目中。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当老师采用Kano公司的计算机DIY成套设备时,Kano公司也为他们提供培训服务。【译者注:Kano公司是一家儿童电脑DIY公司,专为儿童打造电脑DIY组件。其创始人亚历克斯•克莱恩(Alex Klein)2013年创建公司时年仅11岁。Kano的产品于2013年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销售量超过40000套。】
要想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竞争,我们就得为今天的年轻一代提供更加强大的STEM课程教育。藉着正式将编程引入课堂,将“边做边学”项目与问题解决活动融为一体,就能让我们的年轻一代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去掌控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掌控。
图片来源:flickr
本文编译自《连线杂志》(wired)网站2014年12月的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公众号、企鹅号、新浪博客、新浪微博与我们互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放牛班的秘密花园
聚焦创业创新、青少年成长、创新教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