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SUSAN WISE BAUER
译者:Sunnisky
美国的家长对于是否插手解决孩子的问题持谨慎态度,但学校是个特例。
似乎有多得不得了的方式能让你沦为好心办坏事的家长。看看育儿杂志和教师论坛上经常出现的这些绰号吧:特殊雪花宝宝家长、魔鬼家长、小题大做家长、虎妈,而最可怕的,也许当属盘旋式家长和直升机家长。
事实上,浏览一下任何育儿网站,你就会发现,一篇又一篇文章,谈的都是不要在孩子头上盘旋。我们被警告说,替孩子解决问题可能会使他们陷入焦虑和怨恨、临床忧郁症甚至酗酒。
认真尽责的家长要为此担心了:只要一插手,家长就成了“直升机”?孩子写家庭作业时能帮忙么?在游乐场上可以插手干预吗?能向孩子老师提点儿不同要求吗?可以对某次成绩或作业提出异议吗?调和小伙伴之间的分歧没问题吧?
对大多数这类问题,育儿博客、教育专家和心理学网站给出的答案通常是一个斩钉截铁的“不”。让孩子打自己的架,协商自己的解决方案,自己找到办法。这种训练的确很好——进入成年期所必须的基本实践。毕竟,孩子长大后会发现,自己要面对校园霸凌,要对付冷酷无情的老板,还得处理自己个人的种种困境。如果你总是插手替孩子解决问题,她又如何学会独自处理问题呢?
当然,你不应当为自己七岁的孩子在运动场上面对的一切危险提供过度保护,或者在你十岁的孩子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打架时跳进去充当仲裁人,或者即使你十四岁的孩子根本没做作业,还要求老师给他打更高的分数,又或者陪着自己高三的孩子参加大学面试,并且代替他回答所有问题。(你同样不应该替他写大学申请书。任何情况下都别这么干。现在就停下来,找家读书俱乐部休息去吧。)
但我得告诉你,在特定设置下,比如当孩子和一群年龄相差不到十二个月的其他孩子一起坐在一间教室时,做一回直升机家长是个好主意,而且很有必要。作为家长,你需要研究语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这些传统科目,每周四到五次、每次花50-75分钟把这些科目过一遍,从九月到第二年六月就做这件事,风雨无阻,除非是下雪,认真倾听老师的教学,然后回家完成一系列随机布置的任务。
简言之,这个特定设置就是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
美国的十二年制教育体系几乎可以说完全不近人情。它不过是市场力量的时髦产品罢了。
它的分数和科目与知识没有本质联系。它优先培养某种单一的认识途径,远胜其它所有认识途径。
而且它还是必选项,孩子没法逃避它。如果他们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而非听和读,那么后者的单一途径对他们来讲就太糟糕了。如果他们的自然学习方式是短期集中爆发式的学习,或长时间专心致志的研究,那整齐划一的学习安排对他们来讲就很可惜了。如果他们成熟得并不均衡(大多数孩子就是这样),数学比文学学得好得多(反之亦然),他们要么会感到厌烦,要么会有挫败感。如果他们的听力比自己同学的听力更敏锐,环境噪音会让他们抓狂,他们就不得不处理这个问题。
这与成人的世界没有可比性。在成人世界里,如果你无法忍受你的工作环境,你另外找份工作就是了。没有哪个法律说,你逃离给你带来痛苦的专横僵化的复杂环境是非法的。
但全美50个州的逃学旷课法律恰恰就是这么规定的。
在成人世界里,你有能力判断是工作中的哪些方面让自己着迷。而孩子则不具备这种能力。在被拎进这个体系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什么天赋和才能一片茫然,对何种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更是懵懂无知。他们没法告诉你,为什么他们没法茁壮成长,因为他们就是不知道嘛。而我们十二年制的教育体系非常清晰地传递给他们这条信息:假如你完成不了这个任务,那是你的错。
如果你的孩子每次一回到家总是哭哭啼啼,蔫儿不拉几,怒气冲冲,要么一脸茫然要么不停地抱怨;如果你从他们嘴里听到“我就是个笨蛋”、“我不如其他孩子聪明”或“我学不会这个”之类的话;如果他每天早上都要么胃疼要么头疼;如果她总是煞费苦心编造各种荒唐理由不想去上学——这个孩子一定正在遭受这个教育体系给他带来的折磨,这个体系就不是为他的内心需求而建立的。他(她)无处可逃,没有出口岔道。
这个时候,像直升机一样出现在他身边吧。
去教室参观一下。静静观察究竟出了什么情况。只是观察,不要抗议。(如果老师拒绝你的参观要求,就得保持高度警惕了:这是不健康学习环境的一个明显信号。)
然后继续你的探究。调查这里的学习方法、学习差异、以及学习障碍。然后要求改变。
不要担心插手干预有什么问题。你是孩子的家长。你有责任当好一个真正的监护人——保护孩子免受来自这个人为体系各环节的伤害,因为它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勇气,带来无力感,甚至造成精神创伤。
本文编译自《巴伦周刊》2018年1月10日的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我们的凤凰号,或关注我们的同名各自媒体账号,与我们互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放牛班的秘密花园
聚焦创业创新、青少年成长、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