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ROBBY BERMAN, 译者:Sunnisky
- 一个最新研究发现:强迫孩子道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 当孩子假装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们的受害者甚至更讨厌他们。
- 当收到的歉意是真心实意的时候,孩子的反应最积极。
“瞧瞧你干了什么?赶紧道歉!”
这应该是对犯错的成年人发出的警告。
根据密歇根大学今年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当孩子并非真心实意的时候,强迫孩子道歉通常弊多利少。
“强迫孩子道歉往往事与愿违,”该项研究的作者Craig Smith说,他就职于密歇根大学人类成长与发展研究中心。“其他孩子并不待见那个道歉者。”让孩子道歉的可教育部分消失不见,道歉的初衷——即帮助孩子表达悔恨,安抚别人受伤的情绪,让孩子更讨人喜欢——也渐行渐远。
问问孩子们的反应
图片来源: Alexy Trener via Shutterstock
该项研究向4-9岁的孩子询问了他们对下面三种道歉的反应:
- 自发的真诚道歉
- 经提示的真诚道歉
- 被迫做出的道歉
加总计算孩子们的回答后,研究者发现,所有的孩子,尤其是7到9岁的孩子,在收到被迫的道歉后对道歉者的感觉更糟,把他们看作不友好的人。然而,该课题对真诚道歉表示欣赏,不管它是否经提示而做出。
孩子们还发现,当被强迫说“对不起”后,犯规者自己的感觉也更糟了。他们究竟是为自己起初的行为感到难过,还是因为被强迫道歉而感到难过?大一点的孩子们觉得,被迫的道歉者更关心他们自己而不是受害者,担心受惩罚和摊上事儿,而不是因为给受害者造成伤害而感到懊悔。
一个更慢却更有成效的方法
图片来源: Anastasiya Shylina via Shutterstock
Smith认为,一个更有效方法是首先鼓励孩子对错误行为受害者的同理心: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别人很难过,一定要在孩子真正准备好说“对不起”时才让他们道歉。
在纠正犯规者之前,最好先留出一个暂停时间,让双方之间的冲突稍稍平息。
“当孩子还算冷静时,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感受,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道歉是做到这一点的一种方法,但还有其它许多方法。研究表明,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会赞赏犯错者以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的行为。有时这比言语更有效果。”
我们应当注意到,并不是说被迫做出的道歉毫无价值,尤其是在几乎没有机会完全解决冲突的情况下,比如在忙碌的课后休息期间。小学校长Anders Hill注意到,“即使这个孩子态度不是很真诚,对受害者来说这也很重要:这让他们明白成年人认真地对待他们,有助于他们为恢复情绪树立榜样。”
此外,如果有机会把错误行为转化为一个学习机会,那么这项研究就很明确了:建立同理心可能更值得大家去投入时间。
本文编译自Big Think,喜欢就转发和分享吧!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记得加星标或置顶哦。
相关主题文章:
声明:著作权所有,转载需授权,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欢迎和我们一起深度沟通相关话题,在评论区发表评论。
有创新教育、青少年成长、个人职业转型咨询需求的朋友,请至公众号后台预约个性化咨询。
欢迎有意向的客户扫描下面的微信小助手二维码申请加入Veryken咨询服务群,了解我们的服务,提出问题,分享宝贵意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或关注我们的同名各自媒体账号,与我们互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放牛班的秘密花园
创业创新、新锐教育、人生之路的盗火者